刘备叹气,长得漂亮总是容易吸引变态。
……
……
滹沱河边,众多村民徘徊。
她们已经收起了武器,拿出了丰富的土特产。
“您就是张牛角仙姑对吗?”
卢植打了个稽首,“正是贫道!”
“可否让我们看看那位大名鼎鼎的卢植。”
卢植掀开牛车的帘子,那位丑陋的老妇人发出呜呜的声音。
村民们都被这位丑陋的老妇人给吓到了。
“哎呀,果真是一脸奸贼相,不是好人,多亏仙姑抓住这卢植啊!”
石头一个又一个砸在范督邮的脸上。
卢植手捏老君印,叹息道:“莫要再伤她了,她已经吞字悔过。”
吞字悔过是太平道的修炼方式。
村民怒吼:“吞再多的字,也是奸贼!”
卢植沉默不语。
村民见她仙风道骨,又戴着酒壶,于是解下自己的葫芦,双手献酒,笑道:“请仙姑喝碗村酒!”
卢植摇了摇手,笑着说:“贫道不饮酒。”
村民却指着她的腰带,说道:“张牛角仙姑明明带着酒壶,”
“这里面是清水。”
“我们才不信呢。”
可当卢植倒出酒壶里的酒,原来里面真的是清水。
村民见她餐风饮露,衣着清洁,牙口整齐,和那些蓬头垢面,跳大神的仙姑不同,更加觉得这位张牛角仙姑,比她们见过的仙姑更仙十倍不止。
女君子邢子昂悄悄地问刘备:“为什么卢老师喝水,能喝出醉意?”
作为内奸的张郃,没空儿和她们聊,她现在很混乱。
因为她发现,她吸引来的太平道追兵,全都被卢植这副扮相给忽悠走了。
好几位年纪颇大的仙姑,哪怕张郃做了暗示,也还是被卢植给骗了。
结果导致,张牛角的名气越来越大,每过一村就有村民招待,已经名满河间郡。
张郃都自闭了。
牛车里,现在堆满了《太平经》的典籍,全都是那些追兵赠送的。
刘备笑着说:“也许卢老师她很早就喝醉了呢。”
他看向牛车里的卢植。
卢植也看向了他。
然后卢植立刻低头看向膝盖上的布帛。
《太平经》第三卷。
和实用性极强的《太平要术》不同,这种务虚类的哲学书籍,只有真正信仰黄神的传教士才会认真研读。
小孩子只会背里面的“名篇”。
邢子昂曾经规劝卢植,把这些经书烧掉。
卢植心想:“万一这《太平经》内,真有经天纬地之道?”
只不过她好像有些失望了。
这些《太平经》的内容,好像是从太学收藏的《七纬》中变化来的。
《七纬》是根据七部儒家经典,衍生出的巫术书籍,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。
它的信奉者就有一百年前的大儒班固,其名言便是:圣人作经,贤者作纬。
如今的儒道宗师们,早已放弃了《七纬》,回归《十三经》的怀抱。
所有的《七纬》都被认为是引人入魔的邪书。
白虎观辩经之后,埋藏在洛阳东观书库的最底层,慢慢腐烂。
东观是全大汉最大的图书馆,只有朝廷命官、大儒以及太学生才能出入。
现如今,只有道门还在相信这些巫术。张角选择了道门,是因为道门依旧存有相信谶纬巫术具备神秘力量的群众基础吗?
卢植心想,道家和儒家关系不算太大,没有利害冲突,士族可兼修两道不悖。
但道教与太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并且与儒门是有利害冲突的敌人。
大汉有三道,张角的太平道,张修的五斗米道,张衡的天师道。
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只有十多年的历史。天师道是道门源流,其历史已经有百年。
天师道的初代天师张陵,二代天师张衡都是太学出身。
如今老天师张衡,八十有四,三代天师的继承者尚未定夺。不知临终前是传给长女张鲁,还是次女张卫。
卢植是太学出身,却从没听说太学有张角此人。
张角绝不是太学出身,难道她会是天师道门人?
刘备也在看《太平经》。
最近卢植愿意把越来越多的秘密告诉刘备。
也许,她是寂寞了,也许她对刘备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,或者是担心自己会带着秘密石沉大海?
总之刘备也知道了这件事情。
“老师觉得,张角的背后,有太学的支持?”
卢植摇了摇头,心中却极为震撼。
太学是儒门的大本营,也是大汉的最高学府,其首领便是九卿之首的太常。
三百年来,来自各个学派的太常与十五位太学博士,不知为大汉培育多少儒门巨头。
前代大儒们早就把《七纬》当作邪书,没人想要复辟巫蛊邪术。
就算是班固大儒著作的《白虎通义》也对《七纬》的章节,做了相对的删减。
但《太平经》如果是为了补全《白虎通义》的缺漏而存在,那么自己的敌人真的是“道门”吗?
或者可能是太学中某支崇拜大儒班固的巫术学派?
“我需要看到《太平要术》。”
卢植对刘备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“只有《太平要术》才能证明我的猜想。”
刘备有些担心,但还是问她。
“所以,还是要去巨鹿啊?”
“是啊,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。”
卢植感到这趟巨鹿之行,必定收获颇丰,但也充满风险。
刘备没有说话,只是转身去找邢子昂去了。
卢植也没有继续说下去,而是继续翻阅《太平经》。
再说下去也是废话。
……
……
滹沱河的中游有一个奇怪的村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